說起京劇,很難不想到「梅蘭芳」,以及其所代表的「梅派」。
民初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分別演繹出梅派、程派、尚派及荀派,而梅蘭芳,正是四大名旦之首。所謂「梅派的樣,程派的唱,尚派的棒,荀派的浪」,分別點出這四大名旦各自突出的表演特質。
這一回,與魏海敏老師一同演出的梅葆玖先生,是梅蘭芳的幼子,10歲即登台演出,為梅派現世上唯一嫡傳人,同時也是魏海敏老師的老師,今年77歲。本次演出五天,有紅鬃烈馬、太真外傳、鳳還巢等全本戲碼,另外兩天演出折子戲及現場音樂會,難得有這個機會看見他們師徒同台演出,即使票價不便宜,我們還是訂了頭一天「紅鬃烈馬」的票,位置在一樓八排的29、31號,有些偏,不過還算近。
本次的演員如下:
王寶釧:魏海敏(投軍別窯)、姜亦珊(武家坡)、梅葆玖(大登殿)
薛平貴:李宏圖(投軍別窯)、韓勝存(武家坡、銀軍山)、朱強(大登殿)
代戰公主:李紅豔(銀軍山)、魏海敏(大登殿)
高思繼:李宏圖(銀軍山)
王夫人(王寶釧的娘):康靜(大登殿)
會選擇這齣戲,主要是因為這是著名的骨子老戲,也是京劇演員坐科時必學的戲碼,裡頭唱段多,聽起來過癮。不過,若論起故事內容,我倒是相當不能苟同,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不忠又無用的薛平貴,加上一個自我又任性的王寶釧,反倒是代戰公主這番邦女子,還爽直討喜些。
我們就從一開始的投軍別窯說起吧!薛平貴被命為攻打西涼的先行,王寶釧明知薛平貴若點兵未到會受懲罰,誤了一卯仗責40,誤了二卯插劍遊街,誤了三卯就問斬,可是在薛平貴要離開時,還是死纏爛打不給走,直問薛平貴自己日後生活怎麼辦,王寶釧若是真心對薛平貴,會寧可讓薛平貴受軍法懲罰,也堅持要一直問這種根本沒意義的問題?
後來薛平貴在西涼靠著代戰公主當上西涼王,你怎麼就不想想寒窯裡還有個王寶釧?非得要射個什麼鳥下來,發現一紙血書,才想起王寶釧,「一馬出了西涼界」。到了武家坡寒窯前,王寶釧認不出他,他還調戲自己妻子一番,到底是什麼跟什麼,好個有良心的男人。
到了大登殿,薛平貴把王允抓了起來,要推出去問斬,王寶釧趕來阻止。首先,王允再怎麼不對,也是你薛平貴的岳父耶!女婿斬岳父,沒了倫常吧?王寶釧跑來阻止是人之常情,可是後來卻要求非但不能斬,還要封官,不然她就要一頭碰死在金鸞殿。我說王大小姐,你也任性過了頭,王允是有罪之身,看在妳的臉面上不處罰也就罷了,還要封官?那天下還有道理可言?可是這薛平貴也就範了,封了王允的官,接著讓王寶釧執掌昭陽,代戰公主掌兵權,自己享盡齊人之福。整齣戲看下來,只見薛平貴到西涼當了人家的小白臉,混上個西涼王,回來看到王寶釧仍有姿色,又把王寶釧帶回去,這途中遇上王允派高思繼劫殺他,便趕緊放鴿子叫代戰公主來救他,到底這男人有啥用?代戰何不乾脆一刀劈了他!
以上純屬個人對劇情的觀感,但這仍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先前說過,這齣戲唱段多,即使劇情我不太能苟同,但全劇卡司超強,梅葆玖先生、魏海敏老師固不用說,李宏圖、朱強、康靜等,也都是一流的角,整場聽下來,真的很過癮。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這次的文武場聲音較大,若演員的功力不夠,聲音很容易被伴奏蓋過,比方說武家坡的部分,韓勝存所飾演的薛平貴,音量就略顯不足,有些悶,有時一句話的頭兩個字還聽不太到。我第一次聽武家坡,是在網路上看王佩瑜和呂洋的版本,之後也看過于魁智老師和李勝素老師的版本,相較之下,這次韓勝存與姜亦珊的就略嫌不足了點,頗為可惜。
大登殿,是整場的壓軸,朱強飾演的薛平貴,完全把韓勝存的薛平貴比下去,他才開口唱第一句,就讓人把上半場憋悶的氣給暢快地吐出來。
之後,當然是本次重頭戲,梅葆玖先生飾演的王寶釧,在大登殿,王寶釧已不是青衣裝扮,而是披上鳳冠霞披,富貴華麗。或許是因為年齡還是當日狀況的關係,梅葆玖先生在唸白的部分音有些岔,然而看著他在舞台上款步輕移,舉手投足,終於真正明白什麼叫做「梅派的樣」,那種雍容雅正,含蓄端莊,大概就是梅蘭芳先生當年讓廣大戲迷為之瘋狂的原因。唱段部分,真的很難想像一位77歲的老先生,竟能唱出這樣柔而不媚、嬌而不俗的聲音,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見「乾旦」唱戲,確實是內含底蘊情濃味醇。
謝幕時,觀眾們熱情地起立鼓掌,久久不歇,舞台的布幕開開關關了三次,到了第三次,魏老師扶著梅葆玖先生往前走到舞台邊,從左到右一一鞠躬致謝,梅先生向觀眾福了一福,真是儀態萬千,引爆出更熱烈的一波掌聲。其他演員們也受到這熱情的感染,李宏圖、韓勝存(應該是這兩位,因為謝幕時這兩位已經卸妝了換上普通衣裳,有些認不出誰是誰)將手中的花束拋向觀眾席,氣氛熱烈。我和博譯最後離開時,手心都隱隱作痛。
這場戲看的值得,散場後,我們兩人跑去吃清粥小菜時,還不停地討論著今天的演出,梅葆玖先生上一回來臺灣,是18年前,錯過了這次,也不知有沒有下一回,我們很慶幸,能趕上這次的演出,藉由梅葆玖先生,瞥見梅蘭芳當年的經典風采。
p.s.這次演出有個「龍套在台上昏倒了」的小插曲。話說大登殿演到一半,正上演著王寶釧與代戰公主互相推辭著誰為正誰為偏,只聽得舞台上咚地一聲,一位本來站在舞台後方的「內侍」(其實就是龍套啦!)平躺在舞台上。起先我以為是故意安排的,可一看見站在他隔壁的那位「內侍」有些不知所措地往後台看,才恍然他可能是昏倒了,幸好隔了一、兩分鐘後,他自己爬起來走回後台,看似無大礙。好笑的是,其他三位「內侍」看他返回後台,也不管台上主角們還唱著呢,竟也跟著下台了,搞到後來,變成薛平貴一個人在台上唱獨腳戲,口喊「內侍」,可台上早空無一人。龍套在舞台上,除了「喔」、「是」等單字以外,沒有台詞,就是走走台步,或是站在一旁,我倒從沒想過會發生龍套昏倒的情形,他這一躺,倒是把觀眾的注意力從主角身上移開了,只能說這位龍套也太會搶戲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