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沒在臺灣過年,這回因為年假太短,機票又貴,所以我倆決定哪兒也別跑,安分地留在臺北,再次回味一下年節氣氛。
既然難得留下來過年,就得慎重地過,辦年貨、燒年菜,一樣也不可少。雖說年夜飯總共也才四個人吃,我仍依循著兒時看長輩準備年菜的記憶,從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構思著年菜菜色,接著去迪化街、南門市場採買乾貨、食材,忙得不可開交,從真正動手料理食材到菜餚完整上桌,花了將近三天的時間。
那麼,現在就來看看我的心血吧!
冷盤類
一、四喜拼盤
四喜拼盤,是使用芹菜、胡蘿蔔、銀芽和雞絲以清水川燙後,置入平底缽內,再倒扣於盤中,食用前以芝麻醬汁澆淋其上,是一道清爽開胃的涼菜。這次使用的雞絲是用完整的雞胸肉燙熟後,再以手工拆絲,如此才使肉絲不致乾柴,另外銀芽也是我親手將豆芽摘去頭尾而成,光這拆雞絲與摘銀芽,就耗去不少時間。
二、臘味拼盤
臘味拼盤,是由香腸、玫瑰肝腸、風雞腿與烏魚子組成,鋪在上方的蒜苗切片是搭配烏魚子食用。玫瑰肝腸與風雞腿是由南門市場萬有全買來的,烏魚子來自親友餽贈,香腸則是一般的黑橋牌香腸。這次嘗試將烏魚子以平底鍋小火慢煎,起鍋前轉大火淋上米酒,使酒精瞬間蒸發後立即關火,煎出來的烏魚子外硬內軟且不帶腥氣,效果不錯。
熱炒類
一、荷葉排骨
購自南門市場逸湘齋。
排骨外裹一層糯米,再以荷葉包覆蒸食。逸湘齋的荷葉排骨非常入味軟爛,若非新鮮荷葉不易買到,真想親自動手製作。
二、毛豆炒蝦仁
毛豆買來先洗淨、泡水,再一個個將外皮捻去,蝦仁需先挑去泥腸,再以鹽巴抓洗乾淨。這道菜不難,就是處理毛豆及蝦仁的前製作業比較費工。
三、雙耳燴白果
雙耳是黑木耳與白木耳,黑木耳是外婆前陣子從上海帶回來的川耳,黑白木耳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於心血管有益。白果,又稱銀杏,能增強記憶力、預防老人癡呆。吃多大魚大肉,來道高纖低卡的菜色均衡一下。
四、紅燒香菇豆皮
這香菇是埔里的乾香菇,一打開包裝清香四溢,將香菇用水泡開洗淨後,以些許香菇水、冰糖、醬油與豆皮紅燒,再添些青蔥、紅辣椒增色。
砂鍋類
一、清燉獅子頭
獅子頭,是我家年夜飯的必備菜色,一鍋獅子頭承載我滿滿的溫馨回憶。平時我家吃的是紅燒獅子頭,但這次我嘗試最近當紅的「蔣公獅子頭」,顧名思義,就是蔣介石愛吃的獅子頭。這個獅子頭不先炸過,所以摔打絞肉的功夫要足才會成形,不致於一煮就散。湯底則是以蛤蜊高湯,再加上鮮甜的大白菜共同用小火燉煮一個半小時,算一道頗花功夫的菜。
二、醃篤鮮
醃篤鮮也是一道功夫菜,要將金華火腿、排骨、百頁結等小火慢熬,熬至金華火腿用筷子一挾即碎才行,我還另外加了干貝、蝦米、竹笙和玉米筍(代替冬筍),只可惜這鍋醃篤鮮是用口小肚大的黑色砂鍋盛裝,拍起照來效果不佳,挑不到好照片放上來。
除了以上的菜色,加上甜點芝麻糊及水果,剛好湊成十道,代表十全十美。
準備這一席年夜飯,很累,可是很有成就感,只要享用的人吃得開心,也不枉累這一遭。不過這番刷刷洗洗下來,手心的肌膚粗了不少,得勤擦護手霜保養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