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前往國光劇場時,遇上某個宮廟遊行,陣頭、鑼鼓以及跟隨的大批人馬,把木柵本已狹窄的街道擠得水洩不通。我們左繞右繞,還是卡在路中央,好不容易繞到了保儀路,卻有位警察站在路中間不准我們左轉,無奈之下,只好往前直行,準備從另一側繞到戲曲學院。哪知道了另一側,又有位警察擋在路口,不准我們右轉,我們眼睜睜看著戲曲學院的大門,卻左也被擋道,右也被擋道。
好嘛!現在是上演【將相和】了是吧?
我們沒有藺相如那般雅量,而且也沒有別的路可以繞了,於是搖下車窗,指著戲曲學院,跟警察說"我要去那裡!"
也許是口氣稍微堅定了一點,警察愣了一下,然後才揮揮手放行。
那震天價響的鑼鼓嗩吶鞭炮聲,以及被迫在擁擠街道繞來繞去的窘境,讓我的心情稍微受點干擾。幸好在開戲前,我們首次與作君相見,彼此小聊一下,心情馬上又變好了。
今天上半場演的是【打焦贊】和【送親演禮】,兩折都是輕鬆逗趣的戲碼。
打焦贊去年也在國光劇場看過,這次的楊排風改由蔣孟純飾演,焦贊改由李彥龍飾演。
話說楊宗保上墳插柳時被敵人擄走,他老爹延昭趕緊派孟良去天波府討救兵,結果討來一個鬼靈精怪的燒火丫頭揚棑風。待得焦贊回營,聽見討來的救兵是個小丫頭,立時嗤之以鼻,被孟良激將之下,同意與楊排風比劃比劃,並且打賭,如果自己被楊排風打敗,願意跪著喊她一聲親娘。結局呢....當然是喊親娘了!
這齣戲,精靈活潑的楊排風有多處發揮的地方,一會兒學老旦,一會兒學花臉,調皮之中不失大體,又要唱又得打。今天的楊排風,也很嬌俏可愛,蔣孟純的扮相向來甜美,身手也很溜,一根長棍不但耍得好,也耍得美。然而文唱部份,不知是不是太緊張了?嗓子感覺有點緊。另外一位被K到喊娘的焦贊,表現也很不錯。李彥龍一直是我們很看好的青年淨角,他的聲音好,咬字清晰,功底紮實,今天的焦贊很逗很可愛呢!
送親演禮,這次是第三次看現場演出了。
頭一次是喜劇京典由魏海敏老師反串陳氏,第二次是小丑報到由劉復學老師飾演陳氏,這一回由逐漸嶄露頭角的陳元鴻飾演陳氏(劉復學老師親授)。同樣的戲碼,三場卻是各有各的風格。
今天的送親演禮,就說是青春版的吧!
陳元鴻的陳氏與陳富國的儐相,一搭一唱,逗得觀眾笑聲不斷,兩位使用比較大幅度的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把陳氏這粗俗無禮又愛佔便宜的村婦如何在親家家中丟人現眼的德性,生動地展現在觀眾眼前。或許你我身邊多多少少都有類似陳氏的這種人,所以觀眾看得心領神會笑聲連連。這樣子的表演方式不錯,也能得到觀眾的共鳴,只是我自己更喜歡內斂一點的表演,從眼神、骨子裡勾出觀眾的笑聲。逗而不厭,笑而不俗。
二堂捨子,是我早聞其名卻一直未曾欣賞的劇碼,在今日之前,也對它的劇情一無所知。
然而,當這對闖下大禍的小兄弟一上場,一個叫沉香,一名喚秋兒....好熟的名字啊!突然我腦中浮出無名公子(水袖與胭脂)的身影。對啊!這不就是公公拿來呼嚨無名公子的戲文,最後被無名公子一句"敢問公公,我那剛出世的兄弟是否名喚秋兒"拆穿。哈哈!原來我早就認識這兩兄弟了!
不過呢,今天重點不是這對小兄弟,而是為了孩子闖下大禍,錯愕震驚手足無措的爹娘。
這對小兄弟夠義氣,兩人都說人是自己殺的,但是總不能拿兩個孩子都去抵命啊!於是後娘王桂英想要保護親生子秋兒,讓沉香去抵命,但是作爹的不肯。這對夫妻兩人言來語去各有所偏,最後王桂英被說服,讓沉香從花園逃走。(...然後是不是後面就接著演沉香劈山救母了呀?)
說實在,我覺得這個劇本真的很鳥,從頭到尾看不出個邏輯來,也不問孩子為什麼把人打死(霸凌還是鬥毆?),有沒有人證物證,就要帶孩子去人家家抵命。然後問兩兄弟到底是誰殺人,也是來來去去那幾句,我真不懂這位正堂大人平日審案,除了板子打,夾棍夾之外,有沒有一點問案技巧。
所以說,仍是一句老話,老戲用聽不用看,細究那劇情,腦子會燒壞。
上半場看了兩折精采逗趣喜劇,下半場來聽哭哭啼啼的文戲。這一折是宋士芳老師的琴,聽宋老師拉琴真是一種享受,開始的二黃倒板,就讓人想往後靠回椅背,好好大飽耳福。
這次是由王鶯華老師飾演劉彥昌,劉珈后飾演王桂英,劉祐昌飾演沉香,凌嘉臨飾演秋兒。
王鶯華老師的嗓音寬厚而帶點滄桑,頗適合今天這位焦心父親的角色。珈后剛出場時的聲音較乾,不過之後嗓子開了,漸入佳境,幾個唱段都相當出色,也把這位捨不得親生兒又不想當壞心後母的王桂英詮釋相當好。(我發現以前戲文的名字很沒創意,王桂英、周桂英、穆桂英...都是桂英,還有王魁負桂英的那位桂英)
散場時,先前擋住我們去路的陣頭車隊仍然把戲曲學院團團圍住,喧嚷不休。虧得看了好戲,心情愉快,耐性也變好了,等上一會兒,擠擠讓讓,還是慢慢擠出了"路障"之外。
融入車陣,前往賣場,採買下星期的午餐食材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