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還在台北地院上班時,我跟葛小龜中午偶爾會走到寶慶路遠東百貨附近覓食,在寶慶路與延平南路交口(就在遠東百貨往總統府方向的轉角),時常看見一位老伯伯推著一輛小推車叫賣茶葉蛋,只要經過他的攤子,幾乎都會跟他買個茶葉蛋。一來是想給老伯伯捧個場,二來是那茶葉蛋的香味確實誘人。


老伯伯的茶葉蛋請見前文:超好吃茶葉蛋


即使我跟葛小龜現在都已經不在台北地院工作,葛小龜只要去高院開庭,常會繞去買個茶葉蛋,而我偶爾和博譯約在西門站碰面,也都會在那附近張望一番。不過大概是我到西門站時都要晚上七點了,很少碰見老伯伯,只遇過一、兩次,縱是如此,看見老伯伯除了腳步略緩外,還算健朗地出來做生意,便很歡喜地上前買五個、十個熱騰騰的茶葉蛋,我跟博譯先趁熱各吃一顆,再拿幾顆給葛小龜。


前一陣子在朱振藩先生所著的「味外之味」一書中,看見隨園食單內關於茶葉蛋製作的方法,其原文為:「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支線香為度」,書中並記載著,臺灣目前販賣的茶葉蛋,多是以醬油當配料,少見純以鹽燒出的茶葉蛋。


仔細回想一下,我以往吃的茶葉蛋,似乎也都是用醬油煮的,於是我開始好奇,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的那種鹽燒茶葉蛋滋味如何?


既然好奇,那就自己動手一探究竟吧!


首先把十顆雞蛋外殼刷洗乾淨(我不若袁枚家大業大,沒辦法隨隨便便就煮「雞蛋百個」),接著把蛋輕輕放入滾水中,以中小火煮五分鐘。放蛋入鍋時要小心別把蛋殼碰破,如果怕燙,可以用大湯匙盛著蛋一顆顆放入鍋內。


煮蛋的同時,取一砂鍋(其他鍋子應該也行),加入半鍋清水,再放入四到五茶匙的鹽,10公克茶葉(我是用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各半,不過應該是什麼茶葉都行。10公克茶葉份量大概是以拇指、食指中指抓三撮),4粒八角,10ml紹興酒,煮沸後關火。


蛋煮好後撈出,因蛋殼很燙,可以先用冷水沖淋降溫後,略敲蛋殼使之出現冰花裂紋,裂紋最好分佈均勻,才易入味。


最後把敲好的蛋放入先前砂鍋中已煮過的茶葉湯汁內,如果鍋內湯汁無法將蛋完全覆蓋,則加清水至完全淹蓋住,以小火慢煮2小時關火,再浸泡1小時即可撈出放涼。



我故意挑了六顆紅殼蛋跟四顆白殼蛋一起煮,想測試一下最後煮出來的口感各方面有無不同,結論是並無不同,既是如此,以後我還是買比較便宜的白殼蛋好了。


這樣煮出的茶葉蛋,茶香四溢十分入味,撥開蛋殼,整顆蛋上滿佈著琥珀色的冰裂紋,型美味純,蛋黃軟糯,縱使冰過之後仍然好吃。


套句學長說的話:「味道簡單卻很香。」


蔡猴子吃了半顆蛋之後,竟然跟我說可以去陽明山擺攤賣茶葉蛋,生意一定好.....


感謝兩位的抬舉,我下次會多做幾個,至少讓你們一人吃到一個。


每次進廚房,無論是替自己和博譯做便當,或是燒菜給家人吃,我都是很認真地製作每一道菜,希望吃的人能高興開心,或是我跟博譯中午打開便當時,能快快樂樂地用餐,慰勞一下上午的辛勞。


我想每個愛下廚的人大概都一樣,只要看見大家因為自己所做的菜而微笑,就是最令人心滿意足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ryl Ko 的頭像
    Cheryl Ko

    無竹草堂

    Cheryl 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