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獎藝術團,成立於2005年6月30日,說來慚愧,在本次演出之前,我還沒聽說過梅花獎藝術團的大名。
這一次的梅花獎藝術團交流演出,定在周五下午一點半開演,演出地點在山明水秀卻稍嫌偏僻的宜蘭傳統藝術中心,顯然是不想大張旗鼓。
衝著那麼多梅花獎得主,我們特別請了一天假前去欣賞演出。
這一次的演出總共有七種不同的劇種,分別是高甲戲(泉州戲)、京劇、晉劇、崑曲、越劇、黃梅戲及秦腔,演出者都是梅花獎得主。除了比較熟悉的京劇與崑曲外,過去也曾陪長輩看過一、兩次越劇,黃梅戲我只認識梁山伯與祝英台,其餘劇種都是頭一回看。
微風細雨中,驅車來到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演出的場地--蔣渭水廳,就在入口處。
當演出開始,兩位主持人瞿弦和、龍紅走上台作開場白,我心中便湧起一股熟悉的感覺。
莫不是因為這兩位可以把蔣渭水廳那麼小的場子,用砌飾優美、字正腔員的介紹詞,營造出中國春節聯歡晚會的氣氛?雖說的確有大型晚會的味兒,但我的熟悉感不是打這兒來的。
莫不是因為打頭陣演出的高甲戲是唱泉州方言,感覺與台語甚為相似?不,更不是了!我不會講台語,台語跟我從來與熟悉二字搭不上邊。
這一股熟悉感及困惑一直在我心頭縈繞不休,直到第六折的黃梅戲,我腦中一閃,真相終於大白了。原來,我們去年前往北京旅遊時,在旅館的電視節目中看過梅花獎藝術團的演出轉播,不知道那一次他們是去哪裡演出,只記得黃梅戲唱完後有一段請觀眾上台對唱的互動,這一次也有,唱的一樣是"夫妻雙雙回家園"。難怪!難怪!難怪我覺得好像在哪兒看過,那次就連主持人也是瞿先生,後來到裴艷玲老師出場時,我更加肯定了,因為去年在電視中,裴老師也另外秀了一段"石秀探莊",只是壓軸的花臉不是尚長榮老師,而是孟廣祿老師。
第一折是高甲戲,演的是【管甫送】選段,頗有點統戰的意味。一對在臺灣的小情侶,情郎家裡來信催他回泉州,回家前與小情人離別依依。除了這一折有統戰的感覺,後來主持人瞿先生自行加演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統戰意味更濃了。只是會對於"鄉愁"產生共鳴的人,早已逐漸凋零,恐怕這招不太有用了。
第二折是京劇,由重慶京劇院,今年剛得梅花獎的周利演出【失子驚瘋】。周利的聲音很好聽,動作也都到位,不愧是一級演員,只是從她的演出中,看不出失去嬌兒的驚與瘋,有點淡定。
第三折是晉劇,由山西省國家一級演員史佳花演出【打金枝】選段。晉劇的曲調簡單,音律經常重複,唱詞也十分淺白通俗,唱法特殊,旦角也是用真嗓來唱,而且不是歌仔戲那種真嗓,我覺得有點類似採茶女唱採茶歌的感覺(雖然人家演的是皇后)。
第四折是崑曲,翁國生與谷好好演出【西遊記--借扇】。這兩位對我們來說不算陌生,借扇也看了兩、三次,所以我們對於這一折是抱很高的期待。然而,這一折看著有點怪,我不敢說唱段部分是用對嘴的,可就覺得不是很協調,武打也沒有太讓人驚艷,以一般演員的水準來說當然是不錯,但以梅花獎得主來說,似乎可以做得更好些。尤其是上回谷好好率上崑來台演出,頗受好評,這次是有點掉漆了。
第五折是越劇,謝群英與陳雪萍演出【新獅吼記--跪池】選段。崑曲的獅吼記我們看了好幾次,這次用越劇來演,也很有趣味,兩位演員演得生動可愛,唱得很好聽。越劇是用浙江方言,對我來說就是鄉音,我不會講浙江話,可是爺爺的浙江國語是打小聽慣的,爺爺離開後,我就再也沒聽過這鄉音,今天乍聽之下,眼淚便忍不住往下掉。
第六折是黃梅戲,由楊俊演唱【孟姜女】選段。我沒看過黃梅戲,小時候倒是聽過黃梅調,楊俊唱黃梅戲好好聽,之後與五位文化大學學生的互動笑料百出。這五位大男生,大概是臨時被老師點名要上台,五位之中只有一位是音調稍為準的,其餘四位根本是自編自唱,惹得台上台下一陣哄笑。
第七折是秦腔,由寧夏省秦腔劇院院長柳萍演出【李慧娘】選段。我不得不說,這秦腔我真聽不慣,大西北的地方曲調,也是充滿風礫滄寒,拔高音時又細又尖,用本嗓時又亮又厲,這麼說可能有點沒禮貌,可我覺得有點鬼哭神號的味兒,配上李慧娘一身素白,真有點厲鬼索命的森寒。
第八折是崑曲,由裴艷玲老師演出【林沖夜奔】選段。裴老師一出場,台下立刻爆出熱烈掌聲。裴老師,以及最後出場的尚長榮老師,都是梅花大獎的得主,所謂梅花大獎,就是三次榮獲梅花獎。裴老師的夜奔,腰是腰,腿是腿,架勢一擺開,就是名角兒風範,裴老師也六十多多了,朝天蹬卻又順又穩又快又準,許多年輕小夥子都比不上。後來在大家熱烈鼓掌之下,裴老師又加了一段【石秀探莊】,那嘎調啊!貨真價實,讓觀眾不但飽了眼福又飽了耳福。
第九折,也是壓軸,是由尚長榮老師彩唱一段【鍘鎂案】。尚長榮老師74歲,仍是氣充沛音洪亮,十分厲害。第一句"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馬上引來一陣叫好,之後幾句也是掌聲連連,可惜只唱那麼一小段,聽得有點不過癮。
演出完畢,眾家梅花來台前謝幕,大部分都已經卸妝,一時倒也認不全誰是誰。當臺上角兒們拍合照留念時,坐在台下的戲迷當然也跟著一起去拍照,因為主持人說了,這是拍照時間。
只是呢!傳藝中心場地的管理人員卻對於一般觀眾不太友善,謝幕結束不到五分鐘便忙著清場,不停地催促、擺臉色,只差沒有拖著觀眾離場。於是一個蔣渭水廳,舞台前方是眾位梅花與貴賓合照寒暄,後半段則是穿著紅杉的場地服務人員趕攆一般民眾(我聽見某位穿著套裝的女子這麼稱呼)。我相信貴賓們並沒有擺譜的想法,甚至可能根本不知觀眾席發生了什麼事,然而蔣渭水廳服務人員的雙重標準,令人不敢恭維。
這場演出看見那麼多梅花,又聽到不同傳統戲曲劇種,相當值得,只可惜用這樣略為遺憾的方式畫下句點。
留言列表